【食安在行動,守護好“食”光】廣東珠海:不斷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食安在行動,守護好“食”光】專欄,通過記者實地走訪、用視頻形式記錄各地嚴防食品安全各環節風險隱患,從嚴強化食品安全重點領域監管,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積極探索新機制、新舉措,取得的實質性成效舉措等。結合當地食品安全監管情況,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呈現“一城一特色,一地一亮點”,守護好“食”光,做好食品安全宣傳,引導社會共治共享。
珠海市堅持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強化系統治理,提升監管質效,嚴防嚴管嚴控全鏈條食品安全風險,不斷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全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近兩年,全市經營主體未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均達99%以上,在廣東省食品安全評議考核中連續獲評A級。
珠海市食品安全工作 走在廣東省前列絕非偶然
珠海將建立和落實“兩個責任”工作機制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01.在“兩個責任”信息化建設方面
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平臺”為基礎,依托珠海市智慧監管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系統,包保干部可以通過系統開展“無紙督導”“一體督導”“智慧督導”和“云上督導”,破解督導效率不高、督導銜接不暢、督導靶向不明、督導手段單一等問題;
監管部門通過系統實時掌握包保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和督導檢查情況,及時通報、提醒。
02.在食品生產企業監管方面
融合國家、省、市三級食品生產監管系統,打通數據壁壘,為全市30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建立信用檔案,構建3大模塊10項指標的數據庫,實現監管信息實時歸集共享,通過智能算法建立風險分級模型,對守信企業實施正向激勵,對低信用企業動態預警、約談并提升檢查頻次,相關經驗獲評省級試點。
03.推動落實主體責任方面
將日常檢查與智慧監管、包保督導相結合,重點加強乳制品、壓片糖果、食品小作坊、農貿市場、農村食雜店、集體食堂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監管,督促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和運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
珠海市食品安全工作監管成效顯著
在湯臣倍健透明工廠,記者看到,該企業制定了針對產品品質的“八大質控”原則,把質量安全落實到了公司的每一個層面上。
其建立的檢測中心的管理和技術能力符合1S017025實驗室國際認可標準要求,并獲得了CNAS認可,所出具的檢驗報告在“CNAS簽署的國際多邊互認協議范圍覆蓋的116個國家/經濟體之間”能夠互相認可。
并把產品追溯與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體系相結合,使產品從出廠、流通、運輸、儲存、配送至各網點直至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均在嚴格透明的監管之下,筑牢產品安全的終極防線,真正實現了對產品質量的安全把關。
在珠海市古春堂涼茶有限公司,記者隨同市場監管工作人員對其進貨查驗登記制度、原料貯存、加工、成品保管等場所以及產品冷藏、清洗、消毒、防塵、防蠅、防鼠、防蟲等設施設備進行了檢查,發現其"做人如涼茶,涼茶即良茶"的企業精神絕非浪得虛名。
當地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們對古春堂涼茶極為信任,該企業承襲古法,甄選上等原料,水源、食材、配方以及食品安全監管的每個環節,都很靠譜。
珠海同時推進
全程監管,形成信息閉環,事前明確責任,組織全市在產企業100%簽訂含14項風險點的信用承諾書;
事中差異監管,根據風險等級確定監管頻次,實行差異化監管,科學分配監管力量;
事后信息閉環,歸集、分析信息,調整企業信用風險等級。
建立監管名單,精準靶向治理,對風險低、信用優的企業給予便利服務與“一企一策”幫扶,鼓勵企業申報相關獎項與認證,助力高質量發展;對失信企業強化約束,增加檢查比例和頻次;對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進行公示,納入監管“黑名單”。
珠海為提升監管效能
印發實施食品生產企業跨部門綜合監督檢查實施方案,加強市場監管與海關、消防等部門的協作,對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出口備案且屬人員密集型的企業開展聯合監督檢查,實現進一次門完成多項監管事項,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行為的打擾。
推動食品安全產業園區高質量建設,在全省率先支持產業園區建設共享檢驗室,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向產業園區集中,強化產業園區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