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播資訊】@市民游客,請注意 “藍環”章魚不能吃
近日,一種并不常見的“藍環”章魚頻頻登上熱搜。先是一個網友在火鍋店看到了疑似藍環章魚的生物,被博物雜志證實后,又有網友在菜市場看到了同款,且有網友爆料在山姆會員店買的章魚里也發現了一只。
對此,三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整理了相關資料、文獻,現告知廣大經營者、消費者,望引起高度注意。
一、藍環章魚簡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藍環章魚,隸屬于章魚科,又稱藍圈章魚、豹紋章魚,因身上鮮艷的藍環而得名,是一種很小的章魚品種,臂跨不超過15厘米。它的體型只有高爾夫球大小,體表為黃褐色,是目前已知的最毒海洋生物之一,與箱型水母并稱為兩種最毒海洋生物。
二、主要分布區域
藍環章魚廣泛分布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太平洋海域中,國內的話,我們東海往南、南海,包括北部灣都能采集到,三亞周圍海域也有,它分布在溫帶到熱帶海區。
三、彪悍的毒素
藍環章魚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種血清素、乙酰膽堿和多巴胺等物質。其中,河豚毒素是一種能麻痹神經的劇毒,化學性質相當穩定,鹽腌和熱曬均不能破壞其結構,其毒性是氰化鈉的1000倍,可以阻斷肌肉的鈉通道,使肌肉癱瘓,中毒的人會因神經麻痹而窒息,最后死于呼吸衰竭。河豚毒素中毒后,死亡率較高,如果毒素直接進入血液,死亡速度更快。據研究,一只小小的藍環章魚,能毒死26個成年人!
四、混入食材中的原因
藍環章魚和我們常吃的章魚有著相似的生活環境,因分布地區較廣,漁船在拖網、捕撈的過程中,可能會一同混入并流入市場。
最后,三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再次提醒大家,采購章魚需做好辨別,別讓食品風險流入口中。
重點提示:整個章魚體色都會發生變化,藍環或藍斑顏色變化不大,但是顏色的鮮艷程度會發生變化。(活的時候)非常鮮艷,死了以后因胴體色發暗而不非常鮮亮。如果很不新鮮的話,有時候引起誤食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來源:食品流通監督管理科 王子巍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