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壇,強國有我”暨教育高質量發展主題報道?|甘州:陽光體育靚校園 “雙減”賦能促成長
文/田孟哲 攝影/張儒泰 曹玉坤 趙鴻秀 王建平 李自海
“一、二、三、換!……”甘州區青年東街小學舉行的“歡樂30分”陽光大課間活動中,二年級一班學生張美嬌正在和同學們一起訓練籃球操,有節律地拍著籃球,換著花樣,展示著運動活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這是實施“雙減”以來,發生在甘州區校園溫馨的一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玩得好,才能成長好
9月1日下午,青年東街小學,課后服務社團活動時間。校園內操場上孩子們跳皮筋、跳房房、打牛兒、花樣跳繩,校園內洋溢著歡聲笑語,充滿了朝氣。
據悉,實施“雙減”以后,青年東街小學踐行“生命健康成長”理念,將傳統游戲引進校園,開設了滑輪、足球、花樣跳繩等特色社團課程,為學生提供了特色多樣化的“訂單式”服務,目的是“讓學生校內玩得好。”
“如今,校園陽光體育運動、獨具特色的體育社團活動成了孩子們最想去的地方。”該校總支書記、校長馬建國說,“優質教育,就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充分的成長機會,讓學生有玩的樂趣、有做的動力、有舞的平臺、有展示的夢想。”
知識的不足可以補上,身體的不足會影響一生。讓學生快樂地玩、美美地玩,已成為全區老師和家長們的共識。
沒有多元的陽光體育課程,就沒有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軌道。甘州區體育課程開發按照試點、研發、實踐“三步走”方略,開發與構架了以體育素養為核心4個模塊15個系列九十多種課程體系。各校以多元的陽光體育課程鋪設生命與美相行的“跑道”上,跑出精彩、跑出特色、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時間還給孩子,健康留給明天
走進甘州區金安苑學校,百名同學站在綠蔭場上,細長的跳繩在他們雙手中靈活擺動,形成一個又一個圓圈,在身體周圍輕盈旋轉……
這根根細細的繩子,跳出了健康,流淌著孩子們的夢想,跳出了向上向善的力量。
據甘州區金安苑學校黨總支書記徐克鋒介紹,學校根據學生身心特點開發了包括足球、籃球、乒乓球、舞蹈、器樂、輪滑等三十多種體育活動,一班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目前全校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率均達100%,“胖墩”一年比一年少。學校也因此先后榮獲甘肅省校園足球活動先進單位、校園足球活動優秀布點學校、快樂校園等榮譽稱號。
如今在甘州區,很多人發現:放學匆匆趕去補課的學生沒了,在廚房學烹飪、在書房寫字作畫的多了,校園內的歡笑聲更多了。
學生的變化,與甘州區落實“雙減”工作密不可分。近年來,甘州區把“雙減”作為推動全區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堅持校外嚴格治理和校內提質增效齊頭并進,取締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45家,實現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零”的突破,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
“堅持學校家長聯動,把時間還給孩子,把健康留給明天,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責任。”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金銘介紹說,“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區‘雙減’工作初步實現了減負提質增效的既定目標,這一政策紅利惠及了每一位師生。”
陽光體育,強健體魄
走進北街小學體育室,榮譽墻上貼滿了獎牌:甘肅省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暨“我愛足球”中國民間爭霸賽甘肅省總決賽第一名、甘肅省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足球(娃娃組)第一名、張掖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第一名……
近年來,該校秉承“體育是第一學科”的理念,學校體育工作走出一條特色之路。“足球讓孩子體驗了成功的‘正能量’,發生了‘正遷移’,足球運動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面旗幟,凝聚成了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強健體質的學校精神。”北街小學校長馮國梁介紹,隊員李星宇入選“薩馬蘭奇足球時間”公益足球項目海外訓練營,赴西班牙進行了為期12天的拉練;2018年,隊員李星宇、馬成明、高偉軒、王若飛4名隊員入選全國總營,郭景瑞、王若飛2名隊員入選甘肅省最佳陣容。
同樣,在張掖四中校園里,隨處可見醒目標語:“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是甘州區強化陽光體育運動又一見證。
小切口大突破。陽光體育運動的普及,為甘州區教育改革帶來全新視野,不少學校已漸漸形成自己的品牌社團文化。目前,全區已建成“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7所,“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學校”2 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所,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6所,“陽光體育運動示范學校”13所。2021年,甘州區被國家體育總局評選為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地區。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