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醫方視角 強化醫保飛檢結果運用
(資料圖)
□葉龍杰(媒體人)日前,多個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工作方案》。由于醫保飛檢歷經多年已經常態化,社會輿論對該方案并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關注。不過,互聯網上一些注冊信息為醫生的ID的留言值得重視。這些留言在肯定醫保飛檢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困惑和建議。對待這些聲音,相關部門應當收集整理,強化醫保飛檢結果運用,持續修正飛檢工作細節,完善醫保飛檢的流程、內容、標準等制度設計,進而不斷優化醫保、醫療政策,推動醫療保障和醫藥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4年來,醫保飛檢累計查出涉嫌違法違規資金億元。這對深度凈化基金運行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力守護了參保人員看病就醫的安全感。但面對“2022年,國家飛檢組抽查了48家定點醫療機構,發現48家醫療機構均存在重復收費、超標準收費、分解項目收費問題”這則信息,有業內專家指出,一個人違規了,是一個人的問題;如果一大批人都違規了,需要考慮一下規則本身是不是有問題。
一些困惑和建議指向制度層面。針對醫保飛檢查處問題的研究指出,臨床思維和現有醫療服務價格體系的不一致,極易造成在醫保飛檢中被查出“違規收費”。比如,醫療機構的專家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他們會從臨床思維的角度進行相應診療操作的收費,但一些操作可能被合并為一條收費項目,由此不知不覺違了規。另外,一些醫療機構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未被及時新納入醫療服務收費項目,為此醫方選了相近的項目進行收費,殊不知就踩了醫保管理的紅線。
還有一些困惑和建議指向專業層面。如有外科醫生反映,全麻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率高達40%~50%,術后使用止吐藥預防嘔吐是基于患者利益的必要選擇。然而,這一操作被認定為違規,醫生因此被罰款。對此,患者不理解,醫生有壓力。假如在醫保飛檢過程中,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只感受到“一刀切”的問題認定,接到“一 言堂”的處罰通知,難免會產生自保心理,可能對這些必要的診治作出“刪除”的選擇。
使用醫保飛檢這把“利劍”,切忌簡單粗暴,以免誤傷了那些一心想著患者診療實際需求的醫務人員。當前,《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出臺,為法治化、規范化、科學化開展醫保飛檢提供了制度保障。也要看到,當前,各地區醫保經辦機構的建設水平、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給檢查工作帶來一些困難。面對“部分騙保行為由臺前轉入幕后,手段更隱蔽,造假更專業,作案手段不斷迭代翻新,查處難度逐漸加大”的現實問題,重視從醫方視角提出的建議,不僅能提供更多的解決之道,也能給醫患保三方協力用好管好醫保基金注入更多積極的力量。
《2023年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工作方案》提出,要通過飛行檢查摸清實際情況,并總結形成有效的檢查經驗,要堅持協調治理,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屬制度層面的,推動制度完善,屬執行層面的,加強日常管理。從中可見,今年的醫保飛檢跟往年相比,將會更加注重檢查結果的運用,突出工作本身的制度建設乃至效能發揮。由此往前走,相信有關方的困惑會越來越少,肯定和支持的聲音會越來越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