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甘州:“人工腎”建設升級 開啟市政污泥資源化處置利用新模式
(資料圖片)
甘州融媒訊 (記者 郭沛良 王凱 張怡彤)污水處理是一個城市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對于甘州來說,每天的生活污水排到了哪里?污水又是如何重獲“新生”的?帶著眾多疑問,記者走進張掖市環碧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市政污泥資源化處置項目,實地探訪市政污泥資源化處置項目是如何“變廢為寶”的。
6月13日,記者在市政污泥資源化處置項目現場看到,一個個污水處理池鱗次櫛比、排列整齊,在經過嚴格的處理工藝流程后,污水變清水后正常排出。
張掖市環碧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運營部負責人曹志廷說:“市政污泥資源化處置項目采用 CTB一體化智能好氧發酵設備對市政污泥進行資源化處置,市政污泥與輔料混合后進入發酵倉進行高溫發酵,發酵倉內溫度大概是50℃~70℃,發酵周期大概在12天左右,期間機器人會連續對物料進行翻拋,通過溫度變化充分殺滅病原菌和雜草種籽,快速脫除物料中的水分,產品發酵后進行出倉陳化,陳化周期為5-7天,成化后的產品可作為基質用于園林綠化、土地改良、礦山修復等。”
污水處理廠被稱為城市“人工腎”,它可以消除人們生活中產生的污染物,并為城市發展提供第二水源,污泥發酵產物可用于荒地造林、園林綠化、苗木撫育、礦山修復等多種途徑,達到污泥無害化、穩定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總體目標。
“2022年8月啟動實施張掖市污水處理廠市政污泥資源化處置工程,該工程總投資6893萬元,建設規模為日處理市政污泥150噸,處理后污泥含水率達40%以下,可將污泥中的有機物質進行資源化處置利用。”張掖市環碧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竹說。
據了解,該項目作為張掖市政污水提質增效“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內容,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有力舉措。同時,也是甘肅省首家采用CTB一體化智能好氧發酵設備對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進行發酵的項目。
“項目正式運行后,將加快推進張掖市形成布局合理、系統協調、安全高效、節能低碳的城鎮污泥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新格局,實現污水處理從‘治污單功能’向‘治污資源利用雙功能’轉變的新跨越,可有效填補張掖市區市政污泥資源化利用領域空白。”李竹說。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