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遺癥怎么康復治療? 中風的后遺癥有哪些?
腦中風后遺癥的康復治療
1、中藥康復治療:對半身不遂者,在軟癱期多使用有益氣活血通絡作用的補陽還五湯加減;在硬癱期多用有養血平肝熄風活絡作用的四物湯合天麻勾藤飲加減。對語言障礙者,常用有祛風化痰作用的解語丹加減;腎虛者合用左歸飲加減。老年癡呆者,常用益脾腎補腦髓化瘀豁痰開竅的河車大造丸合安腦丸。在藥物的加減選用和每味藥的用量方面我們都有新突破,這是療效高于傳統用藥的關鍵所在。
2、針灸康復法:除用常法取穴外,我們多采用針刺某些特效穴確能提高療效,如下肢癱軟針隱白、肩關節不能活動者針對側“中平負”,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負”、頸部無力者針“筋縮”等。在針刺手法上,要求每針都能出現酸痛脹或定向走竄的感覺,對有些穴位,如軟癱針隱血時應讓患肢出現抽動抬腿動作則療效會明顯迅速。若配合靈龜八法按時取穴法往往會出現奇效。由于采用了不同于傳統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針刺手法,使殘肢功能的恢復上了新臺階,甚至使原來都認為不可能站起來的癱瘓患者上下樓梯、出入家門。
3、科學的運動功能訓練:包括肢體的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和抗阻運動,以及“作為康復治療法”等。這套現代康復醫學運動功能訓練方法,應當在康復技師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這項康復醫學中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目前即使在最大的醫院里,能夠掌握和運用的醫生還為數甚少。
二、中風的類型
1、缺血性腦中風
大約占所有腦卒中的80%。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主要是由于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病;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前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后者稱為腦栓塞。
2、出血性腦中風
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分為兩種亞型:顱內出血(ICH)和蛛網膜下出血(SAH)。出血量決定了腦卒中的嚴重程度。出血性腦中風的死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腦中風。
出血性腦中風與血壓猛然升高有關,因為在長期高血壓情況下,腦部硬化的小動脈受到高壓血流沖擊,會出現許多微小的動脈瘤,該處血管壁十分薄弱,如遇上突然血壓升高(如用力使勁、情緒激動),容易破裂出血,加上硬化的動脈失去彈性,閉合止血的本領也很差,于是發生腦溢血,以大腦深部(內囊出血)為最多見,其次為腦橋出血、小腦出血等。
腦溢血以50歲左右的高血壓患者最為多見。在上述兩類腦血管意外中,因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類出血性中風更為多見。高血壓腦中風大多病情嚴重,預后差,死亡率高,需高度重視。
三、中風的疾病并發癥
1、肺部感染
腦部病報可能導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亂,肺水腫淤血;較長時間不翻身,會導致肺部分泌物墜積;以及嘔吐物誤吸入氣管等,都會促使肺炎發生。應加強護理,如每3-4小時輕輕變動病人的體位并輕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長期積貯,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時要特別小心,盡可能防止肺炎發生。
2、褥瘡
由于癱瘓肢體活動受限,骨頭隆起部位容易受壓,局部皮膚血液循環與營養障礙,故容易發生褥瘡,好發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轉子、外踝、足跟處。為避免褥瘡發生,可幫助病人每2小時更換1次體位;在易發褥瘡的部位放置氣圈、海綿墊等。以保持皮膚干燥;還可進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環。
3、急性消化道出血
大部分發生于發病后1周以內,半數以上出血來自胃部,其次為食管,表現為嘔血或黑便。
4、腦心綜合征
發病后1周內檢查心電圖,可發現心臟有缺血性改變、心律失常,甚至會發生心肌梗塞。
5、中樞性呼吸困難
多見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淺、弱及不規則,或呈嘆氣樣呼吸、呼吸暫停,是由于腦干呼吸中樞受到影響,說明病情嚴重。
6、中樞性呢逆
見于中風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頑固性發作,也是病情嚴重的征象。
四、中風的預防
1、及時治療誘發病
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癥、肥胖病、頸椎病等應及早治療;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藥,并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重視中風的先兆征象
留意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風現象。一旦小中風發作,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3、消除中風的誘因
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4、飲食結構合理
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每周至少吃三次魚,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或者服用深海魚油。ω-3脂肪酸能夠調節血液的狀態,使血液較不容易形成凝塊,進而防止腦梗塞。
5、戶外活動注意
應逐步適應環境溫度,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過高,避免從較高溫度的環境突然轉移到溫度較低的室外(特別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過中風史的患者還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頭系鞋帶等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等。
6、飲食營養
病人的病情輕重,有無并發癥,能否正常飲食,消化吸收功能、體重、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在急性期飲食治療是讓病人能度過危急階段,為恢復創造條件。恢復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復和防止復發。
編輯:qysb005標簽: 中風后遺癥怎么康復治療 中風的后遺癥有哪些 中風后遺癥 中風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