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六及時”推進抽檢不合格食品后處理工作
(相關資料圖)
抽檢不合格食品后處理工作是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的關鍵環節,是化解食品安全風險、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的有效手段,為確保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取得實效,持續凈化食品生產經營市場環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張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六及時”工作機制,推進抽檢不合格食品后處理工作。
一是報告送達及時。收到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檢驗報告后,第一時間將檢驗報告送達被抽樣單位,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二是產品控制及時。責令被抽樣單位立即停止生產經營不合格食品,對發現的不合格食品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同時要求企業立即召回已銷售的不合格食品,將風險隱患降到最低。三是原因排查及時。第一時間監督指導被抽樣單位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及時查找不合格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四是問題處置及時。按照食品抽檢后處理工作程序,第一時間對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者開展調查處理,及時立案查辦,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確保案件查處到位。五是信息反饋及時。安排專人負責“國家食品安全抽樣檢驗信息系統”,嚴格進度管理,及時填報核查處置信息。六是持續跟進及時。對食品經營單位負責人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強化其第一責任人意識。同時,適時開展“回頭看”,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至目前,市市場監管執法隊已收到國家級、省級以及市級抽檢的各類食品抽檢不合格檢測報告22份,已完成不合格食品后處理16起,另6起均已啟動不合格食品后處理程序。通過后處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努力做到了處置一個企業的問題、解決一個行業的隱患、防范一個區域的風險。初步建立了職責明晰、流程順暢的“閉環式”工作機制。
編輯:qys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