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冬至有哪些飲食風俗)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源自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是我國古人用土圭測定出來的節氣。而首次被命名是在西漢時期成書的《淮南子·天文訓》,冬至最為盛行時是在我國的南宋時期,至今我國還有冬至這個節氣,古時民間有在“八節”祭祖的習俗。冬至的風俗有:釀米酒、吃湯圓、吃燒臘與姜飯、吃餃子、喝羊肉湯。
![]()
冬至有哪些飲食風俗?
1、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2、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3、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飯”的習俗。
4、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5、喝羊肉湯
每年的冬至日,連接四川成都到簡陽的成簡快速通道迎來了一年中較熱鬧的時候,人們驅車涌入位于龍泉山脈東側的簡陽市,只為尋得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編輯:qysb005標簽: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有哪些飲食風俗 冬至的來歷 飲食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