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多國暴發與巧克力產品有關的沙門氏菌疫情 相關產品已銷往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
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絡(INFOSAN)于4月10日發布了全球警報,啟動了全球產品召回。迄今為止,已有11個國家報告了總共151起疑似與食用相關巧克力產品有關的基因相關病例。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和全球的傳播風險目前被評估為中等。
暴發經過
受影響的產品被確定為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在比利時阿爾隆(Arlon)的費列羅公司(Ferrero Corporate)工廠生產的健達牌(Kinder)巧克力系列產品。
截至2022年4月25日,比利時、法國、德國、愛爾蘭、盧森堡、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國和美國共11個國家報告了151例疑似與食用受影響巧克力產品有關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基因相關病例,許多病例出現血性腹瀉癥狀,但截至4月25日,沒有與此次疫情相關的死亡報告。
流行病學
沙門氏菌病是由非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雖然已有大約2500種血清型別得到鑒定,但是大多數人類感染是由兩種血清型的沙門氏菌引起的: 鼠傷寒菌和腸炎菌。
沙門氏菌病的特征是急性發熱、腹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癥狀通常在攝入被沙門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6-72小時出現,疾病持續2-7天。沙門氏菌病的癥狀相對較輕,在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無需特殊治療即可康復。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在兒童和老年患者中,相關的脫水會變得嚴重并危及生命。
沙門氏菌廣泛分布于家畜和野生動物中,如家禽、豬和牛;以及寵物,包括貓、狗、鳥和爬行動物,例如龜。沙門氏菌可以通過整個食物鏈,從動物飼料、初級生產,一直到家庭或食品服務機構。人類沙門氏菌病通常是通過食用受污染的動物源性食物(主要是蛋、肉、家禽和牛奶)受到感染。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也可以通過糞便-口腔途徑發生。
公共衛生應對
發現病例并采取風險管理行動的國家目前開展了食物鏈調查,包括撤回在相關生產設施生產的所有產品和大規模產品召回,并輔以新聞提醒和針對消費者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絡于4月10日發出全球警報,向會員國通報了疫情,并分享了與疫情有關的受影響產品的信息,以啟動全球召回。食品安全當局網絡秘書處提供了分銷詳情,并要求成員國提供關于所實施的風險管理措施和進一步分銷相關產品的信息。
世衛組織的建議
世衛組織表示,預防沙門氏菌病需要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采取控制措施,從農業生產到商業機構和家庭的食品加工、制造和準備。
針對公眾的一般預防措施包括: 用肥皂和水洗手,特別是在接觸寵物或農場動物后,或在上完廁所后;確保食物正確烹調;只飲用經過巴氏消毒或煮沸的牛奶;避免冰,除非它是由安全的水制成的;徹底清洗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