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時代:眾泰一產線降價2.85億后流拍 三線品牌面臨落幕
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106.9萬輛,超過日本成為第一大出口國。上汽、奇瑞、長安、吉利、長城、東風、比亞迪等國內車企出口排名前列,增勢喜人。但另一方面,一些三線品牌面臨落幕危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杭州易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簡稱“杭州易辰”)名下土地使用權建筑物構筑物固定資產,以11.37億元的價格,在阿里資產平臺上起拍。杭州易辰曾是眾泰汽車在杭州的生產基地,規劃年產20萬臺整車制造。此前5月5日,杭州易辰首拍起價14.22億元。與首拍相比,二拍門檻下降2.85億元。
5月29日,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杭州易辰二拍因無人出價已流拍。
除此之外,阿里資產平臺還批量上拍了多個汽車行業相關標的,涉及長江、寶沃、眾泰、奧龍等品牌,其中大部分涉及破產汽車企業的剩余資產,包括車間、廠房或生產線等。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表示,隨著汽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汽車行業競爭加劇,行業加快洗牌,這也迫使一些規模較小、技術水平低 、盈利能力差的汽車品牌面臨出局的危機。
多個汽車行業相關標的低價拍賣
杭州易辰位于杭州市臨安區青山湖街道大園路2788號,其中包括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條整車生產線設備。
去年12月杭州易辰所屬的71輛試驗車被拍賣,起拍價56.841萬元,最終以低價成交。值得一提的是,該地是眾泰汽車在杭州市的生產基地,原來規劃生產的主要產品為眾泰T500系列SUV整車,年產20萬臺整車制造能力;杭州易辰去年12月拍賣的71輛試驗車也就是眾泰T500、T300等車型的試驗車。
對此,眾泰汽車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杭州易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曾為眾泰汽車供應商之一。該公司已于2021年4月申請破產清算。對眾泰汽車生產經營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除了杭州易辰外,阿里資產平臺還批量上拍了多個汽車行業相關標的,涉及長江、寶沃、眾泰、奧龍等品牌,如已破產的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16.4億元起拍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權、建筑物、設備、知識產權等資產。
這并非長江汽車首次拍賣相關資產,5月20日,杭州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33%股權以4829.84萬元起拍,但最終因無人出價而流拍;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2月就已進行該股權的兩輪拍賣,但最終均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奧龍汽車以1.44億元起拍奧龍汽車有限公司的不動產、固定資產等,一拍于5月13日進行,但因無人出價流拍,二拍將于6月1日開拍,起拍價下調至1.15億元。此外,寶沃新零售(廈門)有限公司管理人于5月10日10時至2023年5月11日10時止在阿里資產平臺進行公開拍賣活動,拍賣標的為寶沃新零售(廈門)有限公司所有“寶沃牌”庫存車輛,共計247輛,雖然圍觀人數超千人,但最終仍流拍。
競爭優勢喪失,弱勢車企或將面臨退場危機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轉型,新能源汽車對于燃油車的替代效應已經顯現,這也使得市場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許多品牌在幾年間出現了強弱地位的顛覆,在新能源大潮下沒有迅速進行應對的車企更是逐漸被邊緣化。
不同于市場整體形勢向好的階段,近年來,汽車市場馬太效應不斷加強,弱勢品牌的生存空間不斷縮窄。
眾泰汽車在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中經歷了重整,去年底實現了重整后的復工復產,但整體體量仍較小。對于未來發展,眾泰汽車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未來將重點布局新能源賽道。目前已復產的基地有永康基地和重慶基地,后續其他基地也將根據經營計劃逐步實現復產;旗下子品牌江南汽車已于今年2月份推出首款純電小車江南U2,未來每年計劃推出1-2款全新車型。
相對于眾泰汽車的再次重新回歸造車賽道,寶沃汽車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企查查數據顯示,寶沃汽車(中國)新增了破產審查信息,該公司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相關部門申請了破產清算。奧龍汽車的前身是更為大眾熟知的雙龍專用汽車,目前該公司被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不僅如此,合資品牌的日子也并不好過。今年以來多家合資公司也傳出輪休、裁員甚至是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福特中國被傳大規模裁員;起亞將安排部分管理崗員工分批輪休;廣汽三菱停產,被傳要退出中國市場。
這背后是合資品牌市場的萎縮,多家合資品牌失去競爭優勢,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3年一季度主流合資從51.1%跌至35.1%。信達證券認為,弱勢合資品牌或面臨市場份額長期下滑的趨勢,或將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
張翔也表示,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將迫使一些規模較小、技術水平低、盈利能力差的汽車品牌退出市場,一些銷量、規模大的頭部車企還有降價空間,但尾部車企就很難生存了,最終市場份額將向頭部企業集中。
淘汰賽加速,業內預計未來超60%品牌面臨關停并轉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長安汽車2022年業績溝通會上表示,汽車行業競爭激烈,但洗牌全力加速,機遇與挑戰并存,過去3年已關停并轉的品牌達75個;未來2-3年,保守預計60%-70%的品牌將面臨關停并轉。他認為,只有產品好、技術強、規模大、產出快的頭部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這背后是存量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一方面 ,新能源汽車的加速轉型,傳統車企面臨優勝劣汰;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的崛起搶占了傳統車企的市場份額,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憑借著不一樣的造車思維,目前新勢力在國內的地位節節攀升。
信達證券分析稱,消費者的關注點從單一價格拓展到車企的技術、產品、服務,部分品牌即使持續降價對銷量的刺激作用或也有限,預計在此階段市場份額將加速向頭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線品牌市場份額或將面臨長期下滑趨勢。
另一方面,規模化競爭一直是汽車行業核心競爭力之一。麥肯錫方面分析稱,中國乘用車市場峰值年銷量在2400萬輛左右,這也意味著將目睹更多兼并收購案例,這可能是弱勢企業間的“抱團取暖”,也可能是強勢方收購弱勢方的優質資產。
信達證券也有相同觀點,車市的演變將出現三個階段的變化,到第三個階段部分二三線品牌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弱勢造車新勢力或面臨收購整合。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認為,真正的市場競爭是需要做好產品,而不只是把它生產出來;需要思考如何占領市場份額,要提高質量,而不是盲目擴大投資;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外形設計,車企都要集中精力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