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持續助力 陜西大蘋果變致富“黃金果” 世界時快訊
開欄語
蘋果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獼猴桃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羊乳制品占國內市場份額達85%,設施農業產值突破千億元……農業特色產業已成為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撐。
【資料圖】
陜西農業資源豐富、優勢突出、特色鮮明。陜北北部已發展成為全國馬鈴薯優勢產區之一,也是全省設施農業、小雜糧、肉羊生產基地;渭北和陜北南部是全球最大的優質蘋果集中連片生產基地;關中是全省糧食生產和設施農業的集中區,全國唯一的奶牛、奶山羊“雙奶源”基地;陜南是我國第二大富硒區、世界緯度最高的茶葉產地、傳統生態養殖基地,盛產食用菌、中藥材、核桃、魔芋等優質農產品。近年來,我省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聚焦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聚力打造蘋果、乳制品、生豬、蔬菜、茶葉、獼猴桃、家禽、肉牛肉羊、食用菌9條省級重點全產業鏈,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金融“活水”對促進農業生產全鏈條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省農業農村廳指導,華商報社主辦的大型融媒欄目“金融活水潤鄉村”第二季正在進行中。即日起華商報推出“陜西特色農業地圖”系列報道,將聚焦我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及分布,全方位展示金融機構精準發揮金融興農作用,在支持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對接全產業鏈融資需求等方面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和成果。
一場雨后,陽光斜斜地灑在渭北的蘋果園里,枝更繁葉更綠了……待到金秋時節,這些蘋果就會陸續成熟,進入采摘、儲存、銷售環節,然后銷往各地。
引金融“活水”,滴灌田間地頭。近年來,陜西省建立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行長+鏈長”機制,各金融機構結合實際,圍繞蘋果全產業鏈及上下游的資金需求,加強信貸產品創新,提升服務能力,為農戶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金融保障。
陜西蘋果成致富“黃金果” 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華商報記者從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蘋果是陜西農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業,已實現千萬噸產量、千億級產值、千萬人從業,是貫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全過程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陜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因地制宜做優做強魔芋、中藥材等區域特色產業,聚力打造蘋果等9條省級重點全產業鏈,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培育了一批國內有影響力、國際有競爭力的優勢特色農產品,蘋果、獼猴桃、奶山羊產業實現“三個全國第一”。
蘋果產業鏈發展現狀如何呢?據介紹,2022年全省蘋果種植面積924.1萬畝,掛果面積768.09萬畝,產量1302.71萬噸,分別約占全國的31%和27%,均穩居全國第一,主要分布在渭北黃土高原至榆林南部山地。全省水果產值1220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28.3%。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培育涉果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34萬家,其中果品產業化龍頭企業470家,社會化組織1700余家。建成全國最大的濃縮蘋果汁加工基地,年產能穩定在100萬噸。建有4.0智能選果線170條,貯藏能力569萬噸。培育出延安蘋果、洛川蘋果、白水蘋果、咸陽馬欄紅蘋果等區域公用品牌25個,陜西蘋果5次搭載航天飛船登陸太空。
精準嵌入產業鏈 金融機構見證蘋果產業發展
在延安安塞區西南部,郵儲銀行延安市分行把南溝村作為重點建設“信用村”,全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動南溝蘋果產業不斷升級,不少村民因為改良種植引進品種和先進技術實現增收,圓了致富夢。
近年來,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圍繞延安蘋果特色產業,認真分析研究蘋果產業鏈各環節的不同特點和資金需求,開發出蘋果種植貸、郵農寶-農資貸、倉儲貸、流水貸等多種產品,進一步滿足了處于蘋果產業鏈上不同階段、不同種類客戶群體的個性化融資需求。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末,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累計向延安蘋果產業投放貸款12.18億元,助力蘋果產業跑出“加速度”。
果農在施肥、農藥、套袋、機作、雇工工資、倉儲費等方面都有資金支出,特別是對果樹需要更新換代的果農來說,資金需求更為迫切。結合鄉村振興工作新要求,為實現惠民利企紓困解難,解決農戶“首貸難”“續貸難”問題,工行陜西省分行推出延安地區特色專屬產品“陜西延安金果貸”,搭建起工行與果農溝通的橋梁。
工行陜西省分行圍繞縣域鄉村客戶需求,依托地方涉農行業及農業特色產業,提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服務能力。該行推出的融資產品“種植e貸”,綜合考慮農作物的生長特性、種植成本和銷售渠道等情況,具有利率優惠、放款及時、申請快捷、隨借隨還等優勢。先期準入10戶蘋果種植農戶和家庭農場,累計發放貸款110萬元,為源頭性解決生產環節農戶融資需求提供了產品保障。同時支持蘋果加工倉儲貿易行業累計投放貸款6500萬元,為地方蘋果產業鏈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金融活水支農助農 銀、企、農三方互動共贏
2022年,為推進農業特色產業延鏈強鏈補鏈,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聯合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建立全省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行長+鏈長”機制,確定農發行陜西省分行,工、農、中、建、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西安銀行,長安銀行,陜西省信用聯社9家機構作為牽頭行,分別負責全省蘋果、蔬菜等9條農業重點產業鏈的金融服務工作,指導各行確定一名行級領導與農業農村廳確定的各重點產業鏈“鏈長”對接,發揮重點銀行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質量。
在銀行的金融支持下,探索出了金融服務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陜西果業生產標準化、品牌建立規范化、營銷方式組織化,金融活水支農助農,形成了銀、企、農三方互動共贏的良好局面。
西安理工大學教授扈文秀表示,“行長+鏈長”機制,有助于推動蘋果等特色產品的農業產業化,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質量。金融機構通過定期開展企業走訪和調研,深入了解農業產業鏈經營主體、項目主體融資需求,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各分支機構結合省級重點產業鏈重點縣區分布情況,針對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做好金融服務特色產業發展,對于推動農業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緩解了農民不熟悉市場、可能缺乏資金的困難,通過創新模式,可以助力農業產品較好地實現產業化發展。通過精準的金融服務,把產業鏈延長和融入現代產業發展過程中,有助于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從渭北到陜北,一個個標準化的果園里,幼果正在生長;從果農地頭到企業廠區,一個個豐產增收的故事持續上演。我省各級金融機構用金融“活水”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蘋果這一優勢特色產業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果”。金融支持蘋果產業鏈發展,只是“金融活水潤鄉村”的一個縮影。如今,陜西深耕細做農業產業鏈,引金融活水融入鄉村振興,支持著更廣袤的區域惠民利企紓困解難,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華商報記者 黃濤
編輯:qysb005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