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思南:退捕漁民有“新生”|新視野
新華社貴陽4月12日電(記者鄭明鴻)雖然不打魚了,但王朝生依舊忙碌。換水、喂食,他圍著自家的三口魚塘轉個不停。
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下寨村,一個緊挨烏江的小山村,王朝生在這里出生、長大、成家。過去,每到農閑時節,他和妻子開上漁船,裝上漁網,就在烏江上干起了“副業”。
王朝生打魚是一把好手,多的時候,他靠打魚一年能掙十多萬元,少的時候也有六七萬元。常年打魚,王朝生也注意到,撈到的魚越來越少,個頭也不如以前了。
(資料圖)
2019年1月,中國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要求2019年底前,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區完成漁民退捕,率先實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前,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水域要完成漁民退捕,暫定實行10年禁捕。
為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捕,思南縣漁業部門多次深入烏江兩岸的村寨,做漁民的思想工作。2019年以來,思南縣121戶漁民陸續退捕。像王朝生這樣的老漁民,紛紛告別打魚生活。
退捕后,王朝生以政府發放的77000余元補貼作為啟動資金,在村里租了10多畝地,引入山泉水養魚。得益于水質好,他的魚不愁銷路,一年能有10萬余元的收入,日子過得紅火。
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是禁漁期間,烏江得以休養生息,流域生態保護得到加強。
王朝生告訴記者,縣鄉漁業部門技術人員經常到村里指導養魚,如投食、換水、防病等,幫他發展產業。
據統計,為有效安置退捕漁民,思南縣以補償和獎勵兩種方式向121戶漁民一次性兌現補償資金942.8萬元。思南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張翊春說,當地相關部門還對退捕漁民進行創業指導、就業培訓和跟蹤服務,確保退捕一戶轉產一戶。
今年50歲的陳新江也是退捕漁民。他跟王朝生同村,入行打魚之前,曾開過貨船、挖過河沙。2019年退捕后,他向相關部門遞交了客船營運資格申請,開始謀劃轉產。
2021年上半年,陳新江拿到了客船營運資格,隨后申請了20萬元政府貼息貸款,總計投資86萬元,訂購了一條有50個座位的客船。去年6月8日,他的客船正式開始營業。當時正值旅游旺季,陳新江白天提供包船服務,觀峽谷風光;晚上就接待散客,賞縣城夜景,每月的營業額達三四萬元。
記者見到陳新江時,他正在客船上休息。他告訴記者,今年春節以來,他的生意也不錯,僅3月份就有2萬余元的營業額。此外,他還經營著一家水產店,每年有10萬余元利潤。
中國的旅游市場目前已逐漸回暖。采訪期間,陳新江的妻子正在貴州遵義接受培訓,為今年夏天的旅游旺季做準備。 編輯:qysb005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