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頭條!打通“堵點”暢通民心——老舊小區改造的當陽探索
拆圍墻、“換新裝”、通堵點、民心暢……近年來,湖北省當陽市以共同締造理念為統領,以片區化、市場化、智慧化、增值化、筑堡化為路徑,探索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當陽模式”。
航拍當陽市玉陽街道凌云小區及周邊。新華網?李征崢攝
繪制一張藍圖,發動居民參與
(相關資料圖)
當陽,宜荊荊都市圈地理中心城市,新建滬渝蓉高鐵和呼南高鐵十字交匯點節點城市,天然的區位優勢,為它帶來一系列發展紅利。
但機遇和挑戰并存。在駛上發展“快車道”的同時,當陽要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虹吸效應?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打造宜業、宜居新空間,成為一道“必答題”。
2019年,當陽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通過不斷摸索,提出“片區化”推進的舊改新模式。
當陽舊改辦工作人員董曉鋒說,當陽在“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統領下,將老城區劃分為9個“生活圈”,并將分散其中的369個老舊小區,按“地理相鄰、習慣相近、情感相融、資源共享、便于治理”原則,整合成20個片區,改造內容實施“一區一策一方案”。
同時,在推動改造過程中,當陽將小區“改不改、如何改”交給居民來定。
寬闊平整的路面,清爽怡人的綠化帶,煥然一新的路燈……在當陽市玉陽街道凌云小區,打太極、打門球、跳民族舞的中老年人三五成群,處處歡聲笑語,一片祥和。
當陽南門垱社區黨委書記熊曉華說,凌云小區始建于1969年,為凌云集團的家屬區,于2022年年底完成改造。
“小區改造前,社區工作者和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志愿者多次上門發放問卷,征求居民意見;小區改造方案不僅集中公示,社區還組織召開了居民代表會為大家現場講解……現在小區變得越來越好。”凌云小區81歲居民陳靜說。
董曉鋒說,當陽老舊改按照“一張圖”引領,“一盤棋”統籌,不僅使改造內容更加系統、徹底,同時,“片區化”改造還便于統籌資源,引進社會管理主體,讓老舊小區保持長久活力。
截至目前,當陽已累計完成8個老舊片區改造,涉及小區171個,惠及居民1.2萬戶。根據規劃,在2023年,當陽將全面完成369個在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圖為當陽市玉陽街道聯心小區幸福食堂。新華網?劉桔攝
撬動社會主體,盤活小區資源
老舊小區改造,有一個繞不開的難題:改造資金從哪里來?
據了解,當陽在實施舊改過程中,充分發揮地方國有平臺企業優勢,在不新增地方政府債務的前提下,通過市場化手段助力老舊小區建設。
當陽建投集團副總經理徐濤說:“當陽積極爭取銀行貸款,將城區符合條件的369個老舊小區打包為一個項目,立項總投資10億元,同時明確當陽建投集團為項目融資和建設實施主體,授予其改造區域的特許經營權,以滿足小區服務所需和項目建設資金平衡所需。”
臨近中午,在玉陽街道聯心小區,當陽首家幸福食堂“信義小廚”一派忙碌,師傅們正抓緊制作菜品。81歲的食堂常客辛德福說:“這里每天菜品不重樣,葷菜6元,素菜2元,米飯免費,一頓飯不到10元就能吃飽。”
聯心小區由原公路段機關小區、電信小區合并而成。去年3月,當陽建投集團投資486萬元對其進行改造。
當陽玉陽街道紀工委副書記陳蕾說,為探索市場化運營的路子,解決運維難題,當陽建投集團將聯心小區內電信公司廢棄的增音站改造成“信義小廚”。
“‘信義小廚’現日均接待人數超300人,營業額超3000元。”餐廳負責人魯艷麗說:“食堂還辦起了小超市,開通了外賣服務,通過多種經營保證盈利。”
陳蕾說,聯心小區根據居民意愿,還布設了停車位、充電樁、自動售賣機等,由當陽建投集團城投物業運營。按目前營收水平測算,各項經營業態收入基本能覆蓋總投資的資金成本。
圖為當陽市玉陽街道聯心小區“樟樹議事會”。新華網?劉桔攝
拆除了圍墻,打通了“心墻”
“圖上這10個黑色標注的地方,是原來小區間的圍墻,現在全部打通了。”在錦城雅苑小區,玉陽街道付家崗社區黨委書記鮑鑫指著小區平面圖說。
據了解,錦城雅苑小區由原林業局小區、外貿小區、文化宮小區等12個老舊小區合并而成,去年11月完成改造。原外貿小區居民靳芳香說:“小區圍墻拆掉后,居民交流多了,治安變好了,最直觀的感受是去哪都不用繞路了。”
拆圍墻,通心墻。當陽通過老舊小區改造,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造成果惠民生、暖民心。
在聯心小區,“樟樹議事會”成為居民議事新場所。陳蕾說,小區通過拆掉圍墻和違建,釋放了公共空間。“大家經常聚集樹下,為小區建設支招。‘聯心小區’名字的由來,也是樟樹下的一次頭腦風暴。”
在南子巷,昔日“水巷子”變成了雅致的“網紅街”。玉陽街道子龍路社區黨委書記鄭紅艷說,南子巷通過拆除違建,拓寬了道路,也豐富了業態,商戶紛紛加入“信義”商戶聯盟,大家關系變得更加緊密,發展信心也更足了。
當陽市委書記劉傳鋼說:“下一步,當陽將進一步深化拓展老舊小區改造‘當陽模式’,努力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當陽經驗,全面建設‘產業強盛、人文薈萃、綠色宜居’的現代化信義之城,為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和三峽地區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貢獻當陽力量。”(劉桔、王濤、陳昕)
航拍當陽市玉陽街道南子巷。新華網?李征崢攝
編輯:qysb005